第10頁(2 / 2)
第10章
蕭雲徊終於鼓起勇氣決定重新開始,他認同了袁恆宇當時在酒桌上的話——過去的四個月雖然損失了一個賽博店鋪和兩萬塊錢,但仍然留下了痕跡。
一段時間的觀察後,他認為按照電商這樣發展下去,快遞行業還在上升趨勢。他發給袁恆宇的微信也很快得到了回應。
「我支持你。」袁恆宇回了四個字。
接下來的一周,蕭雲徊開始查看系統內近三個月、近半年,乃至近一年的單量趨勢,發現過去一年單量的增長了百分之二十,近半年更是增長了百分之三十。
儘管數量上在增長,弊端在於每單的盈利也做出了些微下調,比如今年比去年每派一個件收的錢減少了五分,以慧姐主要負責的三個小區片區為例,保守估計每天五百個派件,每天就會損失二十五元,每個月損失將近一千元。當然,由於單量的增長,這種損失實際上被抵消了。
蕭雲徊拿不準這種抵消意味著一種什麼趨勢,便把他計算的結果拿去和袁恆宇討論。
【就像我們之前觀察到的一樣,快遞單量真的在穩定增長。】
【可是有一個問題,我發現今年收的錢在減少。比如去年派一個件能拿到1.5元,但今年只能拿到1.45元。結果加加減減下來,盈利增長就被減少了。】
【你怎麼看?】
「我這幾天也在查快遞行業的文獻資料,發現近幾年快遞行業飛速發展。有些母公司做得好了產生利益糾紛,又分裂出來成立新的公司,可見這個市場很大。」
「上次我回義烏,注意到去慧姐快遞點卸貨的又多了一個沒見過的快遞公司。」
【速達?】
「應該是。可能你看到的這個降價是行業開始競爭的結果,在代理端的體現。」袁恆宇說出自己的揣測:「正是由於市場太大,早兩年呈現出一片藍海態勢。但由於相似企業不斷複製和分裂,行業內迅速進入惡性競爭的循環。而通過上游到下游的擠壓,到了慧姐這一端,直接的結果就是單價不斷小幅度下降。」
【那快遞行業還能做嗎?按照我的計算,如果單量繼續這樣猛增,即便現在這種降價,也架不住數量大,至少近幾年還是大有可為。】自從襪子店被關以後,蕭雲徊逐漸開拓了思路,那就是觀察市場的數據和趨勢,及時做出調整,好過坐吃山空眼下的一些優勢格局。
「我贊成,先做再說。」袁恆宇回。
在一起烤串時,蕭雲徊又和林超討論自己調研心得:「我覺得我們倆合夥承包慧姐的快遞點,行。我能出五萬。我算了算,加上收發件,這個點樂觀情況下收益,明年應該能達到月均不到三萬。這還是保守算法,因為這兩年國家一直在鼓勵電商發展,你看天天電視上,那些返鄉電商創業。快遞行業能分這一杯羹。你我二人,一人一個月一萬總有,只要勤勤懇懇干,比現在不會差。」
林超當然樂意:「那敢情好,我也出五萬,我們兄弟平分。再加上這個烤串店,我們也算是走上勤勞致富之路了。」
蕭雲徊潑他冷水道:「快遞行業對時間要求比較苛刻,雖然咱們可以雇臨時工人去收發貨,但我們人得在,看著生意,有些不自由。所以我估計如果我倆都一起承包一個快遞點,烤串店得結束。」
林超想了想,說:「行!在這行你比我有經驗。咱們烤串店現在冬天每個月收益也有些慘澹,想想確實太費勁。如果你真的決定盤下慧姐的店,那咱們一起關店,承擔損失。」
蕭雲徊笑道:「損失倒也不一定有很多,畢竟咱們都是剛開始。到時候我們把店鋪轉租出去,應該問題不大。我想明白了,創業有時真得及時止損,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。深耕可以有,但也得有抗風險的勇氣。」
他頓了頓,鄭重其事地問道:「只一點,咱們首先是兄弟,其次才是合作夥伴,你覺得咱們能做得到麼?」
「No problem!」林超大笑,「你第一天認識我的?當年考試作弊我們互相掩護,哪次我不是肝膽相照?我是那種會為了利益對兄弟不利的人嗎?」
林超猜想蕭雲徊這麼問,是不是對李博陽產生的背叛創傷後應激反應。
當年他、李博陽還有蕭雲徊三個人可謂是親如手足穿同一條衣服。
或者說,林超開始以為是這樣。過了很久以後他琢磨出來,應該是,他和李博陽、蕭雲徊分別親如手足、能穿同一條衣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