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頁(1 / 2)
路上,瑪格麗特怕給人家造成負擔,有意打聽姨媽的經濟狀況。
她上輩子再怎麼揮霍,花的也是有錢的親爹媽的錢,可沒有吸不相干的人血的習慣。
在現在這個,英格蘭的貨幣還有三種,英鎊,先令,便士。
用眼下的匯率來說,十二便士等於一先令,二十先令等於一英鎊,二百四十便士等於一英鎊。
也就算說,一個每天薪水為十便士的壯年勞工每個月可以賺一英鎊多,一年也才十幾英鎊。
便士的購買力並不大,每天十便士也只夠一個壯勞力每天三餐吃飽,有肉有菜。
但凡需要養家餬口,那就得少吃一頓。
看起來一雙鞋一先令三便士沒有多貴,但要是照普通人家的經濟水平來看,就需要省吃儉用一周多才能省出來。
埃莉是個沒多大心眼子的小姑娘,她見瑪格麗特好奇,說道:「我爸爸不管旅店的事情,他每天都在給鎮上的人家送木炭,每天都要去山上的炭窯。」
姨媽操勞的旅店大概有五六個房間,每天住滿了,加上飲食賣的錢,能賺兩三個先令左右。
故而,這小旅店看起來環境堪憂,卻每年能賺四十英鎊以上,除去僱傭的幫工和經營成本,每年的紅利為二十英鎊左右。
至於姨父單獨做的木炭買賣,每年的利潤與這也差不多。
姨媽家雖然看起來比不上二十一世紀那樣乾淨,但在這個世界,能雇得起幫傭,擁有自己的生意,物質條件已經比全鎮百分之八十的畜牧工人要強很多了。
但在稍微有點祖業的紳士和農場主面前,姨媽姨父依舊是上不得台面或貧窮的小商販。
將這些都了解清楚後,瑪格麗特對自己現在的窘迫處境也有了更新的認識。
她真的!窮的夠可以的!
而且,這個世界看起來也不是小說里描繪的那樣,隨便整點什麼新潮發明就能賺筆大錢
想搞消費品也不太現實,例如穿越三件套,香水,口紅,香皂。
梅蘭妮剛剛還聊過,鎮上的紳士們最愛法國運來的香水,種類繁多,市場頗飽和。
至於口紅,這個年頭還是妓女的象徵,但小鎮上沒有幹這行的。
再就是香皂,光是距離這裡最近的城市利茲,在蒸汽機的幫助下,就發展出了香皂工廠幾十座。
要怪,就只能怪她沒有再往前穿個幾百年,在十九世紀初的幾十年,女性可以名正言順參與的工作十分稀少,社會結構愈發穩定,工業革命爆發期,商品市場的入行門檻越來越高。
回過神來,發覺已經快走到石橋了。
瑪格麗特趕緊止住腳步,摸了摸原身別在內衣里的錢袋子,詢問埃莉哪裡有賣書籍的地方。
她雖然很後悔上輩子沒有勤奮的更新,但卻慶幸這輩子還有最後的機會,文字。
「瑪格麗特!你還看書啊?」埃莉有點驚訝,她認識的詞彙很少,一是年齡小,再就是沒那個條件,就連她爸爸都只認識平時做生意常用的詞彙。
不過,埃莉想起來她爸爸說的,巴伯姨父年輕時表姐家裡十分富裕,還請過兩天家庭教師,也就不覺得奇怪了。
「喏,就在那邊,不過不一定有你要的書。」埃莉指了指六點鐘方向。
瑪格麗特沒說自己去書店做什麼,她只不過是想找找路子,想想該如何把身上為數不多的求生技能變現。
小書店依舊頗具歷史感,木質櫥窗外栽種著一些爬藤花草,如今只剩泛黃的綠葉,隨風震動。
逛了一下午,天空已經擦黑,厚重的積雲盤踞在山谷上,早已開始落雨,打濕了地面,就連空氣都發悶。
兩老表鑽進書店裡,漫無目的在摞滿書的小里穿梭。
這家小店二層均用來賣書,收銀台里昏昏睡著一位戴眼鏡的老夥計,旁邊就是通往二層的小扶梯,只能供一人上下,樓梯的鐵藝扶手上站著一隻綠毛鸚鵡。
一樓有兩大扇很氣派的書架,占據了頗大的位置,瑪格麗特打眼一瞧,最醒目的就數神學類,其次就是如雷貫耳的大家名作。
這裡擺的書都很正式,作家都大名鼎鼎,都是不愁賣的經典。
埃莉站在樓梯邊逗鸚鵡玩兒,瑪格麗特低著頭,從油漆斑駁的書櫥邊走過,扶著險峻的小樓梯往樓上走。
到了樓上,顯然是另一片天地。
沒那麼整齊,厚薄不一的各種書冊堆放在牆角,一排書架將樓上分割成兩個區域,書架上掛著牌子,分割開的一個區域放著各式稀奇古怪的工具書,另一個區域則是雜書。
樓上似乎有其他客人在逛,瑪格麗特走向放雜書的那個區域,專心的閱覽起來。
好傢夥,原來這個時代也是有雜誌的,就堆在最方便拿的那個格子,每一冊都十分薄,裝訂的也不精緻。
她隨手抄起一份,薄薄的,分量很輕,封面上有刊物名稱,叫二月花。
這份刊物的背面,有出版社名稱及聯繫方式,發行日期,以及書籍價格,五便士一本。
誒,竟然不貴。
看來這種廉價的裝幀能很大程度上減輕印刷成本啊。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